4月11日互联网炒股配资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中汽协”)召开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发布2025年3月份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。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一系列提振汽车消费政策措施得以延续并加速落地,汽车消费市场提质向好,企业产品密集焕新,消费者信心增强,产销呈现两位数增长,汽车行业开局运行良好。
陈士华表示,乘用车延续良好态势,商用车市场呈现回暖趋势;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快速增长,提供有力支撑;整车出口保持稳步增长,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尤为明显;中国品牌持续向上,销量占比维持高位。
一季度产销双增长
2025年一季度,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756.1万辆和74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14.5%和11.2%。其中,3月份产销分别达300.6万辆和291.5万辆,同比增幅分别为11.9%和8.2%,延续了年初以来的高增长态势。
陈士华表示,一季度经济扩张背景下,国家延续以旧换新补贴、购置税优惠等政策,叠加车企密集推出新品,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,为行业注入强劲动能。
分车型来看,乘用车市场表现尤为亮眼。今年一季度乘用车产销分别为651.3万辆和641.9万辆,同比增长16.1%和12.9%。仅3月份,乘用车销量达246.8万辆,环比增长36%,同比增长10.4%。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品牌乘用车以162.9万辆的销量占据66%的市场份额,较去年同期提升6.7个百分点;一季度累计销量436.9万辆,同比增长28.8%,市场份额攀升至68.1%,创历史新高。
从细分市场看,自主品牌在轿车、SUV、MPV三大领域全面领先:一季度市场份额分别为61.8%、72.2%和68.7%,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。其中,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比亚迪”)、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表现抢眼。
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则呈现分化态势。韩系、法系品牌通过加速电动化转型实现销量同比小幅增长,而德系、日系、美系品牌销量同比下滑。
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自主品牌在智能电动化领域的先发优势,叠加本土化供应链效率,正加速重构市场竞争格局。
商用车市场则呈现结构性回暖。今年一季度产销分别为104.8万辆和105.1万辆,同比微增5.1%和1.8%,其中轻型货车和客车成为主要增长点。
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:一是国家出台的振兴政策,继续鼓励消费者以旧换新,且补贴范围和力度较去年有所扩大,从而激发了消费者购买新车的积极性;二是汽车出口持续增长,尽管国际车企对中国进口车及零部件提高关税,导致采购成本增加,但这反而增强了中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,使得出口量持续上升。
新能源汽车领跑
新能源汽车继续领跑行业增长。今年一季度,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63.3万辆,同比增长47.6%。其中,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248.4万辆,同比增长47.6%;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14.9万辆,同比增长48.6%。仅3月份,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7.7万辆和123.7万辆,环比增长分别为43.9%和38.7%,同比增长分别为47.9%和40.1%,单月渗透率攀升至42.4%。
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推动市场结构升级。今年一季度,纯电动汽车产销量仍占据主导地位,插混汽车紧随其后,燃料电池汽车受制于氢能基础设施不足,产销同比下滑。
在出口方面,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好于传统燃料汽车。今年一季度,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44.1万辆,同比增长43.9%。仅3月份,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5.8万辆,环比增长20.1%,同比增长26.8%。比亚迪、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车企在东南亚、欧洲市场加速布局,带动中国汽车技术标准和产业链全球输出。
从车型来看,今年一季度,新能源乘用车各级别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,目前销量主要集中在A级和B级,累计销量分别为88.1万辆和78.5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0.4%和15.3%。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持续快速发展,促进高端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大幅增加,新能源汽车引领消费升级。
值得注意的是,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。其中,换电重卡在港口、矿区等场景加速替代燃油车;新能源客车销量也呈现增长态势,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政策效应显现。
尽管一季度数据亮眼,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。展望第二季度,陈士华表示,相关政策组合效应将持续释放,上海车展开启新品密集发布周期互联网炒股配资,多地促销活动火热进行,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,延续市场增长态势。不过也要看到,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,企业经营压力加大,行业运行总体仍面临较大压力。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,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形势,有效应对出口方面的负面冲击,助力行业平稳增长。